京華舞蹈網 >>>> 國標舞、交誼舞知識 >>>> “愛”舞蹈不夠,“迷”舞蹈才行 |
|
 |
管理員:管理員
感恩度:49
級別:初級教師
|
|
主題:“愛”舞蹈不夠,“迷”舞蹈才行
人氣:2182
|
每個人對他從事的職業,“愛”它是常人的品性,而“迷”它才是非常人的志趣。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這是對一般人職業道德的要求,對我們舞蹈工作者來說,技術性強、培訓時間長,加之個人付出的犧牲代價都很大。因此,真要干出些名堂來,我以為一般地“愛”舞蹈是不夠的,只有深深地“迷”上舞蹈才能做到事業有成。
什么叫“迷”呢?“迷”是一種狂愛;“迷”是更多地投入;“迷”是指要有更刻苦的鉆研。
“迷”是一種狂愛。我問你;當演員的人,其消耗最大的是什么?不是體力、不是精力也不是腦力,而是“情感”。一般常人能象演員那樣付出那么多的哀傷、悲痛、躁狂和憤怒嗎?不會的,不行的。只有我們做演員的才能無休止地去體驗和表現各種人物的痛苦、激奮、變態和瘋癲等等“情感”狀態,因此消耗“情感”是我們所有藝術工作者為事業付出的最大犧牲。我這話被所有的同行朋友們贊賞,而廣大觀眾們卻是難以認識到的。
法國的藝術家安格爾指出:“藝術的生命就是深刻的思維和崇高的激情。必須賦予藝術以性格,以狂熱!”
俄國大文豪列·托爾斯泰說:“藝術的神經就是藝術家對他的工作對象的狂戀式的愛情!
我以為:沒有“迷狂”,便沒有藝術。你是一個有志于舞蹈事業的人,你就必然會產生對舞蹈狂愛的興趣。那么,往往志趣合一的人才能成為事業上的“強者”,古今中外的發明家和藝術大師皆為如此。
常有人把當演員的人戲稱為犯“神經病”。說得也是,我自己常常在獨自揣摩舞蹈的感覺和韻味時有很多“下意識”的表現,如不是在舞廳里編舞,而是在公共汽車站手舞足蹈著;在行走間比劃著;在海灘邊蹦跳著 …… 瞧吧,你在這些公共場合下作出些非生活的動作來,其狀態怎能不讓正常人譏笑你為“不正!蹦?我們舞蹈界敬重的賈作光老師是前輩、是尊長,可他對舞蹈之“迷”是超脫一般的。只要你屋里有音樂聲響,賈老師一進門就會即興地手舞足蹈起來。只要他講話一激動,瞧吧——你馬上就會欣賞到一段最精彩而動人的舞蹈來。要知道,在場的人可都是跳舞的呀,可誰都沒有他那樣充沛的激情,誰都難以“跳”得象他那樣自在自如。給我的感覺是:他身上的每根神經和細胞都是為“舞蹈”而跳動著的。依我看,賈老師真能稱為舞蹈的“狂人”,這“狂”是對事業火熱的愛,這“狂”是舞蹈表演藝術家所特有的專業素養。
圖片
我贊成有人這樣說:藝術家與精神病人只差一步。
要知道:在舞蹈的表演中,你自己是陶醉者,你的舞蹈才能陶醉于人。也可以說:誰沒有把一切都貢獻給藝術,誰就是什么也沒有貢獻給藝術。
貝多芬耳聾后還在不斷地譜寫交響樂;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窮困潦倒一生,臨死時雙眼還盯在自己的作品上出神;我國著名的舞蹈家戴愛蓮先生八十歲時還能在公眾場合興致勃勃地為群眾表演舞蹈。藝術前輩門對事業的“狂愛”,是他(她)們功名成就的必然。有了這份兒“狂愛”,你一聽到美妙的音樂就會旁若無人地“動”起來;有了這份兒“狂愛”,你一看到風韻別致的舞蹈,就會情不自禁地學著“跳”起來。所以,“狂愛”舞蹈,是我們“舞蹈人”生命價值的體現;“狂愛”舞蹈,是我們“舞蹈人”職業天性的迸發。
再說“迷”是更多的投入。魯迅講過:“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舞者是“曲不離口,舞不離身”的重要,有過舞臺實踐體驗后就慢慢懂得了“基本功底深表演才入神”的真理。老實說,陪伴我度過青春時間最長的“伴侶”—— 是“鏡子”。
現在的年青舞蹈演員們也都是在日以繼夜、年復一年地努力奮斗著。寒冬臘月里天不亮我就看到有人早起跑步鍛煉身體素質;大熱天里見有的姑娘竟穿著塑料褲去跑步蹦跳 “捂汗”;平日泡在舞廳里練早功和自己下“小操”的就總有幾個。這是我們舞蹈事業繁榮發展的好氣象,難怪不得在舞蹈技巧的掌握上,真是一代勝過一代?晌抑皇怯行┻z憾罷了,在事業心上如此覺悟高的演員現在極少。
“迷”是要對藝術有多方面的嗜好。
搞舞蹈的人,光“迷”在舞蹈本行上,那是很狹隘、很狹隘的。到頭來頂多成個“匠人”。 因為,舞蹈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她與文學、戲劇、音樂、美術、雕塑、電影等等藝術門類都有難解之緣。迷愛其他藝術就是迷愛舞蹈本身,觸類旁通、潛移默化嘛。我年青時,豈止對舞蹈發迷,可以說對什么藝術品類我都很“愛”的呀。愛看世界名著和古今小說——文學迷;愛聽交響樂和現代歌曲——音樂迷;愛觀賞京。拕。胤綉颉蠎蛎;愛常去美術館參觀——美術迷;愛看電影,甚至一天趕三場——電影迷。這些愛好不僅豐富了我個人的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充實了我當好舞蹈演員較全面的藝術修養。它直接對我們一生從事的舞蹈表演和舞蹈創作工作都會受益匪淺哪!你對藝術要有多方面的嗜好是跳好舞必不可少的“營養”。
青年演員們:當今的時代是嶄新而開放的信息時代,是文藝多元化繁榮發展的時代。我們每一個獻身于藝術的人,為了事業的需要,應該不斷地開闊自己的視野,把對藝術的“迷愛”體現在如饑似渴的“追求”之中。
|
|